首頁 > 評論 > 正文

“零提示”讓“一把手”監督精準又具體

發布時間:2023-04-22 17:06:05   來源:保山市紀委監委

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,“推進政治監督具體化、精準化、常態化,增強對‘一把手’和領導班子監督實效。”“一把手”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“領頭雁”,構建監督體系必須把加強對“一把手”和領導班子成員監督作為重中之重。日前,云南省紀委監委微信公眾號刊發了題為《每月“零提示”!文山州打好加強對“一把手”監督的“組合拳”》的文章,并制作文山州每月“零提示”促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工作開展流程圖進行推廣。從流程圖上可以看出,“零提示”的主要特點是紀檢監察機關通過發出“提示卡”協助“一把手”掌握履行職責、行使權力等方面存在的傾向性、苗頭性問題和廉潔從政風險,及時提醒其消除化解風險隱患,是文山州構建“一把手”監督體系的具體探索實踐。

加強對“一把手”的監督,難在具體、貴在經常、關鍵在落實。文山州以州委書記“試點”帶動,以每月“零提示”促進領導干部廉潔自律的監督方式,切實推動“一把手”監督工作具體化常態化,讓“一把手”監督有形、有質更有效,這種做法值得各級黨組織借鑒。

堅持問題導向,找準監督靶心。紀檢監察機關要把精準思維貫穿對“一把手”監督全過程,找準切入點、著力點、落腳點,有效破解監督難、監督不到位問題,真正把“關鍵少數”管住用好。文山州每月“零提示”成功破題,關鍵在于精準發現問題找準“提示點”。因此,在強化“一把手”監督中要堅持系統思維,綜合運用巡視巡察、信訪舉報、監督檢查、審查調查等成果,對相關黨組織的履責情況進行綜合分析,梳理問題不足和風險隱患。同時,要收集好職能部門和地區的意見建議,發現的問題要既有具體人和具體事作為支持,又有面上的普遍性和代表性,發出的“提示”要確保問題詳實、數據全面、依據充分,才能讓“一把手”監督命中靶心。通過把發現的問題進行歸類,不斷校準靶向,才能讓“一把手”監督做到有的放矢。

推動貫通融合,凝聚監督合力。上級“一把手”對下級“一把手”的監督最管用。文山州從監督同級“一把手”和監督下級“一把手”兩個方面共同發力,在鞏固提升“零提示”機制的基礎上,積極探索對下級“一把手”的監督路徑,制定了“一把手”勤政廉政監督預警機制,執行監督責任清單,推動各類監督向“一把手”聚焦、上級“一把手”抓好下級“一把手”,形成責任貫通、監督聯動的“組合拳”。文山州的實踐說明,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關鍵在“一把手”,要以“一把手”責任落實為抓手牽引帶動主體責任、“一崗雙責”落實到位,推動主體責任、監督責任同向發力、同頻共振,防止責任懸空。同時,要通過對如何履職盡責、改進問題提出具體要求,一對一履責提示,推動“一把手”在管黨治黨責任落實上接續用力。

緊盯責任落實,形成監督閉環。發現問題、提出問題,關鍵還要推動整改落實。文山州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通過跟進監督“提示”落實情況,形成工作閉環,防止一提了之、流于形式,形成了監督閉環,確保了整改責任落實。值得關注的是,文山州扎實開展下級“一把手”在州委常委會(擴大)會議上述責述廉、接受評議工作,每季度由州委書記主持常委會會議驗收上季度派單落實情況,派出當季度責任清單,既當好組織者,又當好推動者、執行者,每季度在一定范圍晾曬派單落實情況,主動接受監督。從州委書記“試點”帶動到州委常委會“驗收”,以上率下發揮示范效應,推動各級“一把手”提升主動接受監督的意識,讓“一把手”習慣被監督、愿意接受監督,從而推動“三不腐”一體推進,形成有力度、可落實、有效果的“一把手”監督機制。(施荔瀟)